中泰佛教交流网欢迎您!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为国内外佛教信众朝圣礼拜的圣地。华严寺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华严寺是唐代长安城南樊川八大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祖庭。为国内外佛教信众朝圣礼拜的圣地。华严寺位于现在西安市南十五公里的少陵原半坡,居高临下,俯瞰樊川。李白描述道:“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据《长安志》记载,华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由此到以后数百年间,无高大殿堂建筑的记载,而只记有凿原为窟,以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华严寺可以说是黄土高原上一座典型的窟洞寺院。从塔的记载看,这里曾有华严宗初祖杜顺坐定身骨的墓塔、二祖智俨塔、三祖贤首塔、四祖澄观塔。但在清乾隆年间,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仅存砖塔两座,其余全毁。
华严寺现存的杜顺塔
华严寺现存的两座塔中,东边的是杜顺的灵骨塔。呈方形角锥体,共7层,高约21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每层叠涩出檐,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栏额、斗拱、昂等,第三层嵌有“无垢净光宝塔”刻石。原西边的塔是华严宗四祖清凉国师澄观的灵骨塔。澄观(737——838年),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著有《华严经疏》、《华严经随疏演义钞》等,有“华严疏主”之称。澄观世寿一百零三岁圆寂,历唐玄宗至文宗九朝。澄观弟子很多,圭峰宗密、东都僧睿、海外法宝及寂光号为门下四哲;宗密不仅继承其学说,而且发扬光大,被称为华严五祖。由于他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而极力将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澄观的禅教一致、诸宗融通的思想,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
华严宗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在丰富佛教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影响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华严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弘扬佛教思想、树立宗风,加强交流、旅游朝圣等方面有着特殊的地位、社会影响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