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中泰佛教交流网欢迎您!

山西水晶院

浏览:     发表时间:2016-06-02 18:31:30 来源:中国佛教协会

2007年9月落架重建的水晶院,占地面积3300m2,建筑面积783m2,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为山门、钟鼓楼、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等。寺庙建筑雄浑大气,金碧辉煌,甚是壮观,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

    山西水晶院始建于隋末,是著名的佛教寺院,经过历代多次修葺扩展,水晶院,又称水晶寺,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乌金山主峰东侧,相传为一位来自五台山的云游和尚断指明志化缘而建,后经历代多次修葺,明清达到顶峰,成为邻近市县善男信女膜拜的胜地。

  2007年9月落架重建的水晶院,占地面积3300m2,建筑面积783m2,主要建筑由南向北为山门、钟鼓楼、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等。寺庙建筑雄浑大气,金碧辉煌,甚是壮观,是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历史最悠久的一座佛教寺院。根据榆次旧县志记载,乌金山上水的景致在水晶院中表现得最为奇特。水晶院历史上又称水晶寺,是古时乌金山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山的中心寺院,龙泉即在此寺之中。据说清宣统年间重修该寺院之前,寺院中为方砖铺地,砖下皆是涌泉。人行其上,泉水从砖缝中喷溅四射,如玉似晶,甚是壮观。所以乌金山旧八景中,即有“水晶漫院”一景,“水晶寺”的名称也从此景引 申而来。水晶院依山迭建,构筑宏伟,从南向北分4个部分,即天王殿、五方文殊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西厢房伽蓝殿,东厢房迎宾室。天王殿天王殿两侧塑像为四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天王东方天王名“提多罗咤”(“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持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手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东胜神)洲人民。南方天王名“毗琉璃”(意为增长,能使他人善根增长),手中持剑,护南阎浮提(南赡部)洲人民。西方天王名“毗留博*”(意为广目,能以净眼观察护持人民),手中缠绕一龙,护西瞿耶尼(西牛贺)洲人民。北方天王名“毗沙门”(意为多闻,有大福德,护持人民财富),右手持伞,护北郁单越(北俱芦)洲人民。世俗称为“四大金刚”。其实,并无此说法。金刚,天王不可混淆。[1]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释迦牟尼弟子,南天竺人,后来由人间生在兜率天内院中教化菩萨。也有把弥勒佛布袋和尚称为弥勒菩萨的,源自浙江奉化在五代时有一僧人常携布袋,教化群众,颇受群众信仰,临终时说了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此,人们认为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韦驮天韦驮天尊是佛教护法天神,二十四诸天之一。传说唐道宣律师曾与天人会谈,说及南方天王部下有一位韦将军,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诸出家人。宋代以后,便在寺中塑了韦天尊像,又和佛经中所说韦驮天尊相混,一般称为韦驮菩萨。通常分列在佛寺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在天王殿的中间面向外供奉的是弥勒佛,与弥勒佛背靠的是韦陀护法,这是汉传佛教寺院第一重殿中沿袭已久的排布格局。佛寺的大门一般都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大门,左右各一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后来习惯写作“山门殿”,山门殿包括钟、鼓二楼。文殊殿五方文殊菩萨即孺童文殊,无垢文殊,智慧文殊,聪明文殊,狮子文殊。这五方文殊本身就体现了文殊的和谐精神,文殊的和谐精神又集中在智慧上,这种智慧又体现在五方文殊的表法上。孺童文殊是表现天真无邪的学习智慧;无垢文殊是表现清净无染的智慧;智慧文殊是表现大彻大悟的智慧;聪明文殊是表现天智聪辩的智慧;狮子文殊是表现勇猛威严,说法狮子吼的智慧。在《文殊般若泥洹经》说:“文殊住三昧力,能於十方世界,化现诸形,教化众生,偈云:文殊大菩萨,不拾大悲法,变身为异道,或冠或露体,或处小儿丛,游戏於聚落。或作贫穷人,衰容为老病,及饥蹇寒苦,处方面求乞,令人发一施,与满一切愿,令发信心已,为说波罗蜜。”就是说文殊菩萨不但在五台现五种智慧,而且化现诸形,如经中所说的化形僧人、穷人、老人、病人、乞丐,化这些的形的目的只有一个,令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也是他的不二法门。

  在今天看来,文殊的智慧是一种大智慧,如果用这种智慧来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也是大有益的。用佛教的话说,人人都能“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这是“度一切苦厄”的根本所在,它“能度一切苦”。众生也就没有了苦,这里的苦就是指的生老病死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果佛教界的信徒以及我们的大众,都能用文殊的智慧来规范我们的行为和理念,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和谐的社会。[2]   大雄宝殿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供奉佛像的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而释迦牟尼的德号叫“大雄”,所以叫大雄宝殿。为什么叫“大雄”?是因为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四魔是指:其一,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故名魔;其二,阴魔,又云五众魔,新译云蕴魔,色等五阴,能生种种之苦恼,故名魔;其三,死魔,死能断人之命根,故名魔;其四,他化自在天子魔,新译云自在天魔,欲界第六天(即他化自在天)之魔王,能害人之善事,故名魔。此中第四为魔之本法,他三魔皆类从而称魔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宝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萨或护法像。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是指“佛、法、僧”三宝,皆归此殿传持正法,我佛威力,雄镇大千也。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摄伏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法堂水晶院藏经楼.法堂依山势而建,院心通往藏经楼有六十六级石阶。在佛教寺院中藏经楼.法堂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阅藏和说法的地方。此殿主要塑像为“毗卢遮那佛”,东西两侧书柜大藏经和一些佛学经典。法堂,是供奉经律论三藏与讲法的地方,象征三宝中的法宝,是禅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场所。佛教是宣扬真理、传播智慧的宗教,所有的施设目的都是在凸显真理智慧的内涵,以期落实到每一个众生的心中,让有机会接触佛法的众生,都能脱离一切苦厄,过上解脱自在安祥的生活。从广义上说,整个寺院都是宣扬佛法的场所;从狭义上讲,法堂是禅寺讲法的地方,供奉经典的地方,相当于律寺、讲寺的讲堂。演说、讲论佛法的殿堂称作“法堂”,是七堂伽蓝之一,乃禅林传宗演教的地方,相当于讲堂,而“讲”通于“讲教”,在禅宗,为别于他宗,且示其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佛法根本宗旨,所以特称为“法堂”。通常位于大雄宝殿的后方,及丈室的右方。由于各寺院大小不同,地势不同,此非硬性教条规定,个别寺院的建设也有所区别。在《华严经》卷五中说:“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曜宫殿中。”说明佛陀住世时,就有法堂的建立。在《大方等日藏经》卷一中也提到佛陀教导弟子说:“于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以便于佛教的弘化。法堂在中国佛寺的建立历史悠久。《六学僧传》卷十七《隋罗云传》载:“上明东寺,其法堂十二间,盖道安、昙翼所造。”《景德传灯录》卷四《慧忠传》载:“后众请入城,居庄严旧寺,师欲于殿东别创法堂。”据此可知,隋唐以前的法堂建制已具规模。到了百丈怀海禅师制禅院规约,一个道场只有一个法堂和修行的生活设施,不建佛殿等。由此可见,佛教传入中国发展到禅宗时期,对大众更深度的关怀,甚至不建佛殿,但也没有忽视修行生活。由于佛教流传历史的久远,各宗对佛法的诠释也有所不同。禅宗本着继承佛陀的本义本怀,契理契机、应病与药,运用棒喝机锋等灵活形式来启发学人悟入佛法大义,但并没有忽视弘扬佛法这唯一的使命,法堂的设立即为了能够定期性或随机性地来演扬佛法。法堂的建筑一般是两层楼,其上即是藏经楼,既有供奉法宝(经典)的功能,又有图书馆与阅览室的功能,以供有能力研究的大众来研究佛理,学习知识;楼下是讲法的地方,内部布局依照皇宫的太极殿形式建立,堂内中央设一高台,四方均得仰望,以便于听闻佛法。高台上有座,名狮子座,为禅师代替佛陀说法时所居。后来法堂建制稍有不同,一是无中央的高台,二是法座后方设有大板屏,已经改变了原来朝制的样式。

寺院名称:山西水晶院
分享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更多
>>>
推荐给朋友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QQ空间
腾讯朋友
人人网
豆瓣
百度贴吧
网易热
印象笔记
复制网址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微商系统

泰国地址:泰国曼谷敕赐普门报恩寺
 

 

     

手机版                                  安卓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