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展示

中泰佛教交流网欢迎您!

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寺院——妙应寺

浏览:     发表时间:2016-05-28 19:40:09 关键字:妙应寺

妙应寺又称白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1096年),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年)重建,更名大圣寿万安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

妙应寺又称白塔寺,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代寿昌二年(1096年),原名永安寺。元至元八年(1271年)重建,更名大圣寿万安寺,成为藏传佛教寺院。明代天顺元年(1457年)再次重建,改名妙应寺。因辽时寺内即建有一白色释迦舍利之塔,故又称白塔寺。元代重修白塔,白塔寺之名亦沿用至今,成为历代通称。从藏传佛教寺院意义上讲,它是北京最早建造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北京历史上保存至今的历史最为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现白塔为元代所建,称释迦舍利灵通之塔,也称灵通万寿宝塔释迦舍利灵通宝塔,因通体白色,故俗称白塔,元时有金城玉塔之美誉,是北京最早的藏传佛教佛塔,也被认为是北京最古老的标志性建筑。 


   
白塔寺。
  辽永安寺当时建有一释迦舍利之塔内有舍利戒珠二十粒、香泥小塔二千、无垢净光等陀罗尼经五部,水晶为轴。相传辽代帝王在燕京五方镇以五塔,塔分五色,因西方属金,故建白塔以镇之。约在金末元初之际永安寺毁于战火,只有释迦舍利之塔得以残留,其余四色塔也已湮没无闻。元朝定鼎北京之后,传释迦舍利之塔每于净夜,屡放神光,至元八年(1271年)三月元世祖忽必烈令开塔祥视,才发现香泥小塔和舍利等宝物,同时发现一枚铜钱,上铸至元通宝四字。因与至元年号相合,忽必烈认为此乃天意。因此,敕令在永安寺基础上重新建寺,并请尼泊尔著名佛塔工程师阿尼哥设计建造一座喇嘛塔以藏舍利等物,塔名释迦舍利灵通之塔,表达了忽必烈新都适就,先创斯塔,托佛力之加祐,冀宝祚之永长,保大业之隆昌,享天禄于遐载的用意。
  
白塔寺佛像。
  大圣寿万安寺还是元代的百官习仪之所,元廷在每年举行元正受朝仪、天寿圣节受朝仪、郊庙礼成受贺仪以及皇帝即位受朝仪前三日,百官习仪都在该寺内举行。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六月三十日,大圣寿万安寺在雷雨中遭受雷火袭击,元顺帝闻之泣下,亟命百官救护,但只有白塔、东西二影堂等建筑得以幸免于难。这一年也是元顺帝离京北走、明朝建国的年代。
  

白塔寺佛像。
  明清时期该寺转塔活动在北京具有很大影响。据明代成书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岁元旦,士女绕塔,履屣相蹑,至灯市盛乃歇。说明自新年正月初一日人们即开始到白塔寺转塔,直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才逐渐结束。此俗延续到清代,《光绪顺天府志》在介绍新年风俗时提到,旦至三日,男女于白塔寺绕塔。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和白塔寺内同时举行3000人参加的千叟宴,这是清朝皇帝为奖赏国家有功长者而举行的大型宴会。乾隆皇帝为此御笔《妙应寺八韵》一首,并立碑纪念。相传,在举行千叟宴时,塔顶轮下忽现一幅哈达,时人惊异非人力所能也。
  1936415日,北京10余所寺庙的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界大德僧众1470余人在白塔寺召开了规模盛大的敬塔功德法会,举行了供佛、礼塔、斋僧、施食和放生仪式,在佛教界引起了很大震动。
  解放后,白塔得到了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19633月,国务院公布妙应寺白塔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白塔寺主要建筑自前至后依次为山门殿、钟鼓楼、天王殿、意珠心镜殿、七佛宝殿、塔院及塔院内的具六神通殿、白塔、方丈院等主要建筑。除山门殿、钟鼓楼为1998年复建外,其余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分享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更多
>>>
推荐给朋友
QQ好友
新浪微博
微信好友
QQ空间
腾讯朋友
人人网
豆瓣
百度贴吧
网易热
印象笔记
复制网址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微商系统

泰国地址:泰国曼谷敕赐普门报恩寺
 

 

     

手机版                                  安卓手机app